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,中华医学会、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主办。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,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》临床医学/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。被“万方数据库”收录。本刊宗旨是“突出实用,面向基层,传递护理学术信息,提高护理理论与技术水平,促进护理学科发展”。报道护理领域的科研成果和护理经验以及对临床护理有指导作用,且与临床护理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,体现科学性、实用性、新颖性、信息性的统一。主要读者对象为基层护理人员、管理人员及护理学院(系)教师、学生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首页>中国实用护理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中国实用护理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
  • 主办单位:中华医学会
  • 国际刊号:1672-7088
  • 国内刊号:21-1501/R
  • 出版周期:旬刊
期刊荣誉: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:万方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统计源核心期刊(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), 维普收录(中)
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年第05期

自制套管式负压引流器在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

李春兰

关键词:自制, 套管式, 负压引流器, 尿道下裂成形术, 应用, 外套管, 内套管, 无菌注射器, 引流液, 尿道成形, 感染, 创面, 侧孔, 膀胱造瘘管, 渗出液, 针头, 术后, 尿道外口, 硫酸丁胺卡那霉素, 负压抽吸
摘要:尿道下裂是泌尿男生殖系先天畸形中较多见的一种[1]。尿道成形术方法很多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Dernis Browne法。成形尿道部位的引流有:烟卷式引流、胶皮膜引流、细胶管引流等。经过多年的临床护理观察,发现引流均不够充分彻底。因引流液残留于尿道成形部,细菌不断生长繁殖,渗出物逐渐增多,造成伤口感染,脓汁从尿道外口溢出,缝合皮瓣不能及时愈合,致使手术失败。究其原因,多数在于感染。由此可见,改进引流方法,使引流液充分彻底引出,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。1 临床资料及护理1.1 材料选择及制作。自1994年我们设计制作的套管式负压引流器是由外套管、内套管、20 ml注射器、12号针头等材料组成。下面分述如下。1.1.1 外套管:用F16~18号硅胶导尿管,其前端自剪有数个侧孔作为尿道成形时的支架管,将它置于成形尿道部,从而成为套管式引流器的外套管,此管不插入膀胱。它与传统橡胶管相比,具有表面光滑、细菌不易粘附、质地柔软、对尿道损伤小、对创面刺激小等优点[2]。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。1.1.2 内套管:是前端带有侧孔的F5~6号输尿管导管,此管长于外套管。局部创面渗出液通过外套管底部侧孔渗入内套管内,再用20 ml无菌注射器与12号针头相衔接插入内套管外露末端,进行间断负压启动抽吸,即成为套管式负压引流器。1.2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.2.1 术后病人平卧位,身体上放离背架,将内套管用粘膏固定于外套管末端,以免内套管脱出。同时,也使两管(内、外套管)之间的空隙不与外界相通,成为封闭系统。1.2.2 针头与注射器要衔接紧密,勿漏气。1.2.3 术后72 h内每30~60 min用注射器负压抽吸1次,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、性质、量等。使渗出液不在局部存留,成形尿道创面经常保持干燥,促进缝合皮瓣早日愈合。1.2.4 每次负压抽吸排液后,再将注射器连带12号针头一同插入内套管外露末端,并存放于无菌塑料袋内以备下次抽吸使用。勿将注射器直接放于床面上,以免造成污染或逆行感染的可能。1.2.5 术后第1天,渗出液往往较多,随着时间的推移,将逐渐减少,若引流液反而增多,应考虑创面有感染或活动性出血的可能[3]。应及时通知医生,采取相应对症措施。1.2.6 根据病情,每日2次或多次用0.5%洗必泰棉球擦拭尿道外口。1.2.7 渗出物连续较多时,可遵医嘱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抗生素,如硫酸庆大霉素8万 U或16万 U,硫酸丁胺卡那霉素0.2 g或0.4 g,通过内套管外露末端注入其底部,再通过其侧孔渗入外套管底部,再通过外套管侧孔直接冲洗创面,从而达到消灭细菌、控制感染发生的目的。1.2.8 术后10~12 d拆除缝合线,其后24 h拔除套管式负压引流器,关闭膀胱造瘘管,待病人经尿道排尿通畅,则拔除膀胱造瘘管,病人预约出院。1.3 一般病人引流与套管式引流效果对比,见表1。另外,套管引流的尿道口位置、勃起程度均好于一般引流。